2014/03/29
3/29 立場、標籤、價值判斷
想寫這篇文的動機有兩個,一個較遠,一個較近,遠的是從開始關心社會議題以來,在每個切割開的議題中都會碰上的一個難題;近的是昨晚第一次跟兩個好友很直接地闡述自己對於部分議題以及關心議題中所開啟的思索。所幸好友仍是好友,聊得深入、直白、尖峰相對,終究還是盡量能在思緒的砥礪中取得共識,相互交換彼此的資訊、認知,此樂趣真應當浮一大白!
這篇文的標題是「立場、標籤、價值判斷」,但其實第三項價值判斷已然蘊含了前兩項在內,不論立場、標籤,都是種分類,對於自身、他人的分類。而這種分類往往不是單純為了方便的分類,而是帶著價值判斷的分類。當然,這種分類本身就是種歧視,只是說要探討的問題是:「做這個分類的人是否為權力者?又不論有無權力的人,分類是否壓迫到他人的權利?」後者有時會被忽略卻仍然要點出來的原因是,不是非權力者就不需考量到自身有壓迫他人權利的可能。
在面對社會議題上,我曾經覺得有辦法作為一張白紙去吸收、消化資訊,但事實上在現今資訊爆炸的社會,就算沒有花時間心力去了解,也不可迴避地被動接受了很多想法、資訊,而這些東西中隱含的價值判斷在真的實際去了解議題的時候往往是不被感知,但卻隱隱拉扯著原始對於議題的想法,而這或許是身為一個媒體世代、社群世代所不可避免的問題之一。
而在對於議題有了相對深入的了解、認知後,不可避免會有較為鮮明的立場,有立場不是壞事,「既定立場」更是經常被用作轉移焦點的語詞使用。有立場後會面對的問題是:「為了維護自身對於立場的堅持,而無法做出修正」。緊跟著的問題就是:「什麼時候應該堅持自身立場不進行價值基準迥異導致的無意義討論,又什麼時候該接受自身智識、認知的不足修正自身立場中可能的錯謬」。
而在討論中,彼此的陳述裡必然會使用到自身習慣的標籤去定義他人,然而經常會遇到的歧異卻是對於同一個做為標籤的語詞的定義並不相同,更深層的價值判斷自不用說。然而,我不認為應該因此迴避討論、厭惡對立,持續且深入的對話才會是最有效的方法,它可能很沒效率、可能付出很大代價,但總比各自站著自身立場而不願溝通要好上太多。有時候,我們欠缺的不是選擇一個好答案的能力,而是我們對於答案的想像力還不夠。這也正是選擇題最大的侷限性。
P.S. 我並不認為人有關心社會的義務,我只認為人有找到自身存在意義好好活著的義務。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